2022年3月18日,财税学术午餐会(第26期)在文泉楼北60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学术午餐会邀请到了威尼斯wns.8885556鲁元平教授带来题为“‘Income Accounting’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的学术报告。会议由鄢伟波老师主持,威尼斯wns.8885556院长张克中教授以及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共同参与此次学术交流活动。
首先,鲁元平老师通过文献整理,发现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观点是“收入和财富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但经过求证调研发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并未带来幸福感的持续上升。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该领域学者普遍将收入作为结果变量,主要研究了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相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收入的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忽略了收入之间的异质性。鲁老师考虑到收入本身存在的异质性问题,将收入分为转移性收入和自由收入,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鲁老师指出,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为研究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提供了土壤。鲁元平老师将扶贫模式分为贫困补贴与能力培育两种。贫困补贴通过危房改造补贴、特殊困难补贴、生态补偿、医疗费用减免等形式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能力培育通过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等形式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从贫困补贴到能力培育,众多的精准扶贫具体措施充分满足了准自然实验的实施条件。基于以上内容,鲁元平老师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法(Fuzzy RDD)对2017-2019年CHFS数据库中主观幸福感、家庭层面的农村人均净收入等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实证结果显示,精准扶贫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的幸福感;相对于2017年的影响系数,2019年的精准扶贫政策对幸福感的影响系数有所下降。除此之外,不同扶贫模式对幸福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短期内,贫困补贴会降低幸福感;长期来看,能力培育是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长期的经济补贴将产生“享乐适应性”和福利依赖效应,进而降低幸福感。
报告过程中,在座老师对该研究提出了不同见解,部分学生也提出了疑问并得到鲁老师的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最后,主持人鄢伟波老师对本次报告做了简要总结。至此,本次学术午餐会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促进了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了学院内科研学术气氛。(通讯员 郑春序 许昕)